关于惊蛰的诗词唯美范文(精选六篇)

时间:2023-12-09 20:11:17   浏览:83288

 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惊蛰的诗词唯美范文(精选六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惊蛰诗词

【篇一:《古诗词中的24节气:惊蛰》讲义】

古诗中的24节气:惊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惊是惊动,蛰是藏。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春雷始鸣,蛰伏冬眠的动物惊起活动,故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意思是说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当然,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是因为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翻页】

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在农忙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惊蛰时节,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因此,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在我们后边学习的唐代韦应物《观田家》 诗中便讲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有谚语云:“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证明今年风调雨顺会有一个好收成。

【翻页】

那么,同学们都知道惊蛰节气里有哪些习俗吗?接下来,我们在一块了解一下惊蛰节气里的习俗。【惊蛰习俗】

惊蛰祭雷神

惊蛰的节气神乃雷神。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各地客家均有俗谚云:“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语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中继天公之后的重要神祗。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

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惊蛰吃梨 寓意离家创业

山西民间在惊蛰日要吃梨,即使十里不同俗的城市乡村皆然。

惊蛰之蛰,此指藏。惊蛰即冬眠的小动物被雷震惊醒后出来活动,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标志大地回暖,进入春耕之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拟古九首》其三)。

在草木纵横舒的惊蛰时节,晋地乍暖还寒,天气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梨,味甘汁多,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功效,此时于人们如自然甘露,去火怡神。

【诗中惊蛰】

韦应物《观田家》

一雷惊蛰始,是一种农事的提醒,预示着来年会有好的收成。说到惊蛰这一节气,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首诗歌,韦应物的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惊蛰时节的景象。

《观田家》

【唐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①,饮犊西涧水。

饥劬②不自苦,膏泽③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④。

注释:①景常晏:指天晚。②劬:劳苦。③膏泽:指雨下到田里。④闾里:民间、乡里。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前面两句描写了春雨过后一片美好的田园景象,农民自惊蛰起就要开始春耕。一家人整天起早贪黑地忙碌于农活,家中却无隔夜粮,劳役还远没有结束。后面一句,诗人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棒禄却来自乡里,心中万分惭愧自责。这种思想感情的抒发是唐代田园诗中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优良传统。【翻页】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首诗歌,陶渊明的《拟古九首 其三》。

《拟古》九首是陶渊明在弃官归隐之后写的一组诗歌。下面这首诗是第三首,它以春燕返巢托兴,表现诗人不因贫穷而改变隐居的决心,同时也寓有对晋室为刘宋所取代而产生的愤慨。

《拟古九首 其三》

【晋 陶渊明】

促春透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人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得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陶渊明的诗以田园生活为主要题材。这首诗描写了春雷后天气转暖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安于现状、安于山野的田园生活。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陶渊明《惊蛰》“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

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也叫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好的,今天的课就到此结束了。同学们都掌握了吗?我们下周周讲再见喽!

【篇二:描写二十四节气的古典诗词】

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诗词

一、冬至的诗词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祭》张志真

香烛鲜花纸钱银,八果八素并八珍。 合家召开追思会,缅怀英烈祭先人。

二、小雪的诗句(诗词)

小雪日戏题绝句 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小雪 唐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 唐无可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小雪 宋释善珍

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 梦锦尚堪裁好句,鬓丝那可织寒衣。拥炉睡思难撑拄,起唤梅花为解围。

三、立春的诗词

立春习俗“今朝立春好天气,况是太平朝野时。”(《广群芳谱〃天时谱》杨维祯诗)我国古人向有立春咏诗的传统。 公元七六七年,杜甫写过一首立春诗: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唐朝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杜甫这时忆起了当年在 “两京”(长安、洛阳)过立春日的盛况:盘出高门,菜经纤手,一个个迭送白玉青丝,好不欢乐。可是现今经过了安史之乱,困居夔州(今奉节),再也不能过那样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际,只有呼儿觅纸题诗遣怀。 宋朝女诗人朱淑贞的立春诗,别有一番欢乐愉快的情味: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 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释: 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即为“春盘”。 两京:即长安、洛阳两都。 那对眼:那,通挪,挪动、移动;对眼,双眼。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目光随着巫峡的滚滚江流移动。 杜陵远客:诗人的自称。杜陵,即长安东南的杜县,汉宣帝在此建陵,称杜陵。杜子美的远祖杜预是京兆杜陵人,他本人又曾经在杜陵附近的少陵住过,因而经常自称为杜布衣、少陵野老、杜陵远客。

四、惊蛰的诗词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五、春分古诗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春分七绝〃苏醒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偷声木兰花〃

春分遇雨徐铉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蝶恋花葛胜仲

已过春分春欲去。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一曲清歌无误顾。绕梁馀韵归何处。尽日劝春春不语。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才子霏谈更五鼓。剩看走笔挥风雨。 画堂春仲并 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水沈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人间能得几回闻。丞相休嗔。

踏莎行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六、清明的诗词

唐.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说始于《千家诗》。但《樊川文集》未见,此诗是否真出于杜牧之手,有待商榷。)

宋.高菊卿《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赏析:高卿菊为宋代诗人。在这首诗中,作者开篇即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愁云惨淡的清明祭扫场面:荒郊野外,墓冢累累,纸灰飞扬,泣愁阵阵,草木为之含悲,表现出清明节的特定氛围。第三联写得非常妙,通过“狐狸眠冢上”与“儿女笑灯前”形象的对比,一扫前面的阴霾之气,墓地荒冢的孤寂和家庭夜晚的热闹景象的反差,让人心里为之一动,感到清明的祭扫是那样的虚伪。正因此,作者在结尾写道“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作者也正是看到了现实世界人情的淡漠,才发出了及时行乐的感叹。但说实在的,高诗的境界并不是很高。 宋.黄庭坚《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垄)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赏析:这是黄庭坚因得罪权贵蔡京而被贬宜州(今广西宜山)时所作的一首诗。诗的开头,描绘出春天万木萌发,春雷动地,桃李争艳的热闹景象,同时也点出清明时节人们祭扫荒垄,愁云黯淡的场面。但接着诗人笔锋一转,以“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一句,化用《庄子??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典故和介子推甘愿烧死也不愿为官的典故,在对两种不同人的人生追求的对比中,表现出作者虽遭遇挫折而志节不改的高尚人格。诗中表达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结尾虽然说无论贤愚,最终还是化为荒冢一丘,归于虚无,但我们细加推敲,就不难发现,作者在诗中并非是倾吐不平,而是在表明自己不愿卑躬屈膝,奴颜媚骨地换取相应地位与富贵的高洁情怀。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七、立夏的诗词

寓言二首贾至

春草纷碧色,佳人旷无期。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 叹息良会晚,如何桃李时。怀君晴川上,伫立夏云滋。 凛凛秋闺夕,绮罗早知寒。玉砧调鸣杵,始捣机中纨。 忆昨别离日,桐花覆井栏。今来思君时,白露盈阶漙。 闻有关河信,欲寄双玉盘。玉以委贞心,盘以荐嘉餐。 嗟君在万里,使妾衣带宽。  壶中天/念奴娇朱元夫

人生有酒,得闲处、便合开怀随意。况对寿、龟仙鹤舞,犹直壶天一醉。蚕麦江村,梅霖院落,立夏明朝是。樽前回首,去年四月十二。依旧洛里吟窝,华台书隐,心事无怀氏。偃鼠醯鸡空扰扰,海月天风谁寄。珠璧祯祥,斗牛光景,预可占斯世。先生出否,明年方六十岁。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省坟客夔适逢此时凄然 陆游

松阴系马启朱扉,粔籹青红正此时。 守墓万家犹有日,及亲三釜永无期。 诗成谩写天涯感,泪尽何由地下知。 富贵贱贫俱有恨,此生长废蓼莪诗。  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省坟客夔适逢此时凄然陆游

手持绿酒酹苍苔,今岁何由疋马来。 清泪不随春雨断,孤吟欲和暮猿哀。 皂貂破弊归心切,白发凄凉老境催。 誓墓只思长不出,松门日日手亲开。 五月槐花飘香立夏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立夏前二日作陆游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 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 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陆游

京尘相值各匆忙,谁信闲人日月长?争叶蚕饥闹风雨,趁虚茶嬾斗旗枪。 林中晚笋供厨美,庭下新桐覆井凉。 堪笑山家太早计,已陈竹几与藤床。 四月二十八日作又行遍人间病不禁,四月欲尽五月初,九十未及八十余。 开口何曾谈世事,收身且复爱吾庐。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八、小满的诗词

小满小麦粒渐满,收割还需十多天。 收前十天停浇水,防治麦蚜和黄疸。 去杂去劣选良种,及时套种粮油棉。 干旱风害和雹灾,提早预防灾情减。 芝麻黍稷种尚可,春棉播种为时晚。 早春作物勤松土,行间株间都锄严。 稙棉擗杈狠治虫,酌情追肥和浇灌。 麦前抓紧把炕换,炕洞砸碎堆田边。 早修农具早打算,莫等麦熟打转转。 果树疏果治病虫,及时收理桑蚕茧。 畜禽管理加措施,怀孕母畜要细管。 鱼塘昼夜勤观察,做到防患于未然。 养鱼犹如种粮棉,管理得当夺高产。

九、夏至的诗词

汉朝应劭在《风俗通》中记载:“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后因以“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夏至”也是诗人们的咏吟对象,唐朝权德舆《夏至日作》, 唐代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宋朝张耒《夏至》诗:“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十、立秋的诗词

立秋 年代:唐作者:刘翰体裁:七绝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篇三:描写二十四节气的古典诗词】

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诗词

一、冬至的诗词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祭》 香烛鲜花纸钱银,八果八素并八珍。 合家召开追思会,缅怀英烈祭先人。 ——张志真

二、小雪的诗句(诗词) 小雪日戏题绝句 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小雪 唐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 唐无可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小雪 宋释善珍 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 梦锦尚堪裁好句,鬓丝那可织寒衣。拥炉睡思难撑拄,起唤梅花为解围。

有被作曲所限,而是扣紧“春”字,全方位地展现立春时节的春景春情,写得清新自然,情趣横生。木杪:树梢;火候:本指烹煮食物的火功,这里指气候温度;土牛儿:即春牛。古代每逢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仪式,由人扮神,鞭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礼,劝农民耕种,即“打春”,象征春耕开始。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 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释: 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即为“春盘”。 两京:即长安、洛阳两都。 那对眼:那,通挪,挪动、移动;对眼,双眼。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目光随着巫峡的滚滚江流移动。 杜陵远客:诗人的自称。杜陵,即长安东南的杜县,汉宣帝在此建陵,称杜陵。杜子美的远祖杜预是京兆杜陵人,他本人又曾经在杜陵附近的少陵住过,因而经常自称为杜布衣、少陵野老、杜陵远客。

四、惊蛰的诗词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五、春分古诗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春分七绝〃苏醒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徐铉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蝶恋花葛胜仲已过春分春欲去。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一曲清歌无误顾。绕梁馀韵归何处。尽日劝春春不语。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才子霏谈更五鼓。剩看走笔挥风雨。 画堂春仲并 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水沈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人间能得几回闻。丞相休嗔。 踏莎行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六、清明的诗词 唐.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说始于《千家诗》。但《樊川文集》未见,此诗是否真出于杜牧之手,有待商榷。) 宋.高菊卿《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赏析:高卿菊为宋代诗人。在这首诗中,作者开篇即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愁云惨淡的清明祭扫场面:荒郊野外,墓冢累累,纸灰飞扬,泣愁阵阵,草木为之含悲,表现出清明节的特定氛围。第三联写得非常妙,通过“狐狸眠冢上”与“儿女笑灯前”形象的对比,一扫前面的阴霾之气,墓地荒冢的孤寂和家庭夜晚的热闹景象的反差,让人心里为之一动,感到清明的祭扫是那样的虚伪。正因此,作者在结尾写道“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作者也正是看到了现实世界人情的淡漠,才发出了及时行乐的感叹。但说实在的,高诗的境界并不是很高。 宋.黄庭坚《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垄)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赏析:这是黄庭坚因得罪权贵蔡京而被贬宜州(今广西宜山)时所作的一首诗。诗的开头,描绘出春天万木萌发,春雷动地,桃李争艳的热闹景象,同时也点出清明时节人们祭扫荒垄,愁云黯淡的场面。但接着诗人笔锋一转,以“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一句,化用

《庄子??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典故和介子推甘愿烧死也不愿为官的典故,在对两种不同人的人生追求的对比中,表现出作者虽遭遇挫折而志节不改的高尚人格。诗中表达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结尾虽然说无论贤愚,最终还是化为荒冢一丘,归于虚无,但我们细加推敲,就不难发现,作者在诗中并非是倾吐不平,而是在表明自己不愿卑躬屈膝,奴颜媚骨地换取相应地位与富贵的高洁情怀。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七、立夏的诗词 寓言二首贾至 春草纷碧色,佳人旷无期。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 叹息良会晚,如何桃李时。怀君晴川上,伫立夏云滋。 凛凛秋闺夕,绮罗早知寒。玉砧调鸣杵,始捣机中纨。 忆昨别离日,桐花覆井栏。今来思君时,白露盈阶漙。 闻有关河信,欲寄双玉盘。玉以委贞心,盘以荐嘉餐。 嗟君在万里,使妾衣带宽。 壶中天/念奴娇朱元夫 人生有酒,得闲处、便合开怀随意。况对寿、龟仙鹤舞,犹直壶天一醉。蚕麦江村,梅霖院落,立夏明朝是。樽前回首,去年四月十二。依旧洛里吟窝,华台书隐,心事无怀氏。偃鼠醯鸡空扰扰,海月天风谁寄。珠璧祯祥,斗牛光景,预可占斯世。先生出否,明年方六十岁。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省坟客夔适逢此时凄然陆游 松阴系马启朱扉,粔籹青红正此时。 守墓万家犹有日,及亲三釜永无期。 诗成谩写天涯感,泪尽何由地下知。 富贵贱贫俱有恨,此生长废蓼莪诗。 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省坟客夔适逢此时凄然陆游 手持绿酒酹苍苔,今岁何由疋马来。 清泪不随春雨断,孤吟欲和暮猿哀。 皂貂破弊归心切,白发凄凉老境催。 誓墓只思长不出,松门日日手亲开。 五月槐花飘香立夏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立夏前二日作陆游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 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 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陆游 京尘相值各匆忙,谁信闲人日月长?争叶蚕饥闹风雨,趁虚茶嬾斗旗枪。 林中晚笋供厨美,庭下新桐覆井凉。 堪笑山家太早计,已陈竹几与藤床。 四月二十八日作又行遍人间病不禁,四月欲尽五月初,九十未及八十余。 开口何曾谈世事,收身且复爱吾庐。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八、小满的诗词 小满小麦粒渐满,收割还需十多天。 收前十天停浇水,防治麦蚜和黄疸。 去杂去劣选良种,及时套种粮油棉。 干旱风害和雹灾,提早预防灾情减。 芝麻黍稷种尚可,春棉播种为时晚。 早春作物勤松土,行间株间都锄严。 稙棉擗杈狠治虫,酌情追肥和浇灌。

麦前抓紧把炕换,炕洞砸碎堆田边。 早修农具早打算,莫等麦熟打转转。 果树疏果治病虫,及时收理桑蚕茧。 畜禽管理加措施,怀孕母畜要细管。 鱼塘昼夜勤观察,做到防患于未然。 养鱼犹如种粮棉,管理得当夺高产。

九、夏至的诗词 汉朝应劭在《风俗通》中记载:“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后因以“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夏至”也是诗人们的咏吟对象,唐朝权德舆《夏至日作》, 唐代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宋朝张耒《夏至》诗:“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十、立秋的诗词 立秋 年代:唐作者:刘翰体裁:七绝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古人于惊蛰日,多会吟诗赋词,寄托情怀。

《秦楼月•浮云集》

【宋】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时届惊蛰,雷声隐隐,绿杨随风,浓杏拂墙,燕支重色,处处呈现出春日景色。

《菩萨蛮·春雨》

【宋】萧汉杰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

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又是一年惊蛰日,烟雨打湿阑干,杏花初开放,然而总敌不过倒春之寒。深夜饮酒,愁绪万千,似醉难醒,我的心上人,你可要记得添衣。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自惊蛰之日起,农民就没有“几日闲”,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于农活,结果却家无隔夜粮,劳役没个完。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小小燕雀尚知抱守仁义,照顾玄鸟遗孤,何况人乎?

《答陈珽主簿》

【宋】刘克庄

主簿佳公子,何曾染绮纨。

果能磨铁砚,真可歃铜盘。

君壮雷惊蛰,吾衰月阙团。

家贫无宝贝,珍贶欲酬难。

主簿您是个很优秀的大家之子,什么时候染指过纨绔习气呢?您赠予我珍贵之物,我家贫恐怕是难以为报!句句诚恳,读来感人肺腑。

《夜闻警》

【宋】吴可

几年官军破郡邑,远客孤村谁脱急。

卧听邻鸡三鼓鸣,流言敌骑一宵及。

抱衾携幼强趋走,复岭重山且深入。

为闻北人畏和暖,安得如今便惊蛰。

长秋南奔苦岚瘴,翠华连巡犯卑湿。

顾我飘零岂足念,注目寒江忘久立。

战事发生在春雷滚滚的惊蛰,本以为北人害怕和暖天气,谁料及敌骑一夜便至,携儿带女躲避战祸,家河破碎,飘零岂独我一人?

《春晴泛舟》

【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春日和暖,泛舟湖上,别笑我是旧人,今年我划舟格外出新。

《市饮》

【宋】陆游

学道无多事,消阴服众魔。

春雷惊蛰户,海日浴鲸波。

大勇收全胜,灵襟袭太和。

何妨会稽市,取酒独酣歌。

这注定是个酣畅淋漓的日子,春雷惊蛰之日,大海浴鲸波,欢饮于市,何其舒畅!

《闻蛙》

【宋】赵蕃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能如喜风月,不必问官私。

惊蛰已然过去数日,蛙声却刚刚升起,能够如此喜赏风花雪月,管他于公于私。

《游景仁东园》

【宋】苏辙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

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

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

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

浊酒论浮蚁,嘉蔬荐柔荑。

春来莫嫌早,春去恐莫追。

公卿多王事,田野遂我私。

松筠自拥蔽,里巷得游嬉。

邻家并侯伯,朱门掩芳菲。

畦花被锦绣,庭桧森旌旗。

华堂绚金碧,叠观凝烟霏。

仿佛象宫禁,萧条远喧卑。

徐行日一至,何异已有之。

都城闭门早,众客纷将归。

垂杨返照下,归骑红尘飞。

但卜永日欢,未与清夜期。

人散众嚣绝,庭空星斗垂。

安眠万物外,高世良在兹。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公历每年3月5日-3月7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名称演变

该节气在历史上原本被称为“启蛰”,本意为蛰虫开始活动。《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在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啓蛰”这个名称。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啓”,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当时发音不同但略近的“惊”字。但因为意思从“开始”变成了“惊醒”,时序略有不合,因此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 立春 ⇒ 啓蛰 ⇒ 雨水 ⇒ 春分 ⇒ 谷雨 ⇒ 清明

汉景帝代 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啓”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啓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日本与中国一样子,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后来,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啓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惊蛰节气诗词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农忙季节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公历每年3月5日-3月7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名称演变

该节气在历史上原本被称为“启蛰”,本意为蛰虫开始活动。《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在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啓蛰”这个名称。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啓”,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当时发音不同但略近的“惊”字。但因为意思从“开始”变成了“惊醒”,时序略有不合,因此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 立春 ⇒ 啓蛰 ⇒ 雨水 ⇒ 春分 ⇒ 谷雨 ⇒ 清明

汉景帝代 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啓”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啓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日本与中国一样子,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后来,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啓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惊蛰节气诗词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农忙季节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关于惊蛰的谚语和诗词

农事谚语

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春季生产掀高潮,从南到北忙春耕。麦田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大麦豌豆向日葵,突击播种莫再等。大蒜栽种不出九,精细认真管大棚。兴修水利好时机,挖沟筑坝打深井,庄稼歉收一年苦,不修水利代代穷。春季造林好时机,因地制宜分树种,栽后护理要认真,光栽不护白搭工。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天暖花开温升高,畜禽打针防疫病。快把鱼塘整修好,放养鱼苗好节令。春雷一响,惊动万物。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二月打雷麦成堆。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地化通,见大葱。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冻土化开,快种大麦。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大麦豌豆不出九。

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麦子锄三遍,皮薄多出面。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地化通,赶快耕。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惊蛰冷,冷半年。诗词

《春晴泛舟》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惊蛰》长卿

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惊蛰》左河水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绿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观田家》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义雀行和朱评事》唐贾岛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秦娥月/忆秦娥》范成大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惊蛰

《水龙吟寿族父瑞堂是日惊蛰》吴存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捻作,长生缕。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总把余年,载松长竹,种兰培桂。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惊蛰》吴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惊蛰! 惊蛰! (附赠诗词)

惊蛰! 惊蛰! (附赠诗词)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03/05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到了,迎春花开了,春光明媚的日子终于盼来了!不多说,送您几首诗词,共迎惊蛰。   点击加载图片   观田家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点击加载图片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张元干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点击加载图片   惊蛰长卿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    点击加载图片   义雀行和朱评事贾岛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点击加载图片   秦娥月·忆秦娥范成大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点击加载图片   春晴泛舟陆游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点击加载图片   惊蛰左河水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点击加载图片      内容投诉 人民网 查看原文  点击展开全文        加载中...    广告     RELATED 相关推荐          关于惊蛰的诗句欣赏 惊蛰节气古诗词句谚语介绍  03/05           今日惊蛰春雷始, 微雨江南风送暖  03/05           惊蛰的读音惊蛰怎么读? 节气惊蛰是什么意思惊蛰的含义解释  03/05      点击进入[]频道         热门评论         打开UC头条 查看更多热门评论                     打开UC头条 查看更多热门评论    打开UC头条 查看更多热点视频   打开UC头条 查看更多热点图集

关于惊蛰诗词

对于惊蛰诗词

【篇一:《古诗词中的

24节气:惊蛰》讲义】

3月6日左

古诗中的24节气:惊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阳历的

右。惊是惊动,蛰是藏。此时气温上涨,土地解冻,春雷始鸣,冬眠冬眠的动物惊起活动,故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意思是说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冬眠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自然,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是因为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由。【翻页】

惊蛰是反应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在农忙上有侧重要的意义。惊蛰节气,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有些地域已经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节气,大多数地域都已进入春耕季节。所以,我国劳感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在我们后边学习的唐朝韦应物《观田家》诗中便讲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天闲,耕作此后起。”农谚也说:“过了

惊蛰节,春耕不可以歇”。有谚语云:“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往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证明今年风调雨顺会有一个好收成。【翻页】

那么,同学们都知道惊蛰节气里有哪些风俗吗?接下来,我们在一块认识一下惊蛰节气里的风俗。【惊蛰风俗】惊蛰祭雷神

惊蛰的节气神乃雷神。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敬。各地客家均有俗谚云:“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语一方面指出了舅舅在家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示意雷公是天庭中继天公以后的重要神祗。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日出来觅食,张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以内,常遭险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止你的前途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一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花纹,吵嘴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既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可以张口说人是非。

1 / 15

关于惊蛰诗词

“打小人”驱逐厄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川一声雷,唤醒全部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周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天,人们会手持幽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逐蛇、虫、蚊、鼠和霉味,长此以往,逐渐演变为不顺心者拍打仇家人和驱逐厄运的习惯,亦

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一天便会出现一个风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惊蛰吃梨寓意离家创业

山西民间在惊蛰日要吃梨,即便十里不一样俗的城市农村皆然。惊蛰之蛰,此指藏。惊蛰即冬眠的小动物被雷震撼醒后出来活动,是反应自然物候现象、标记大地回暖,进入春耕之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拟古九首》其三)。在草木纵横舒的惊蛰节气,晋地乍暖还寒,天气干燥,简单令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梨,味甘汁多,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功能,此时于人们如自然甘露,去火怡神。【诗中惊蛰】

韦应物《观田家》

一雷惊蛰始,是一种农事的提示,预示着来年会有好的收成。说到惊蛰这一节气,人们第一想到的就是这首诗歌,韦应物的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惊蛰节气的情形。《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天闲,耕作此后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回来景常晏①,饮犊西涧水。饥劬②不自苦,膏泽③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④。

2 / 15

关于惊蛰诗词

说明:①景常晏:指天晚。②劬:劳累。③膏泽:指雨下到田里。④闾里:民间、乡里。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前方两句描绘了春雨事后一片美好的田园情形,农民自惊蛰起就要开始春耕。一家人成天起早贪黑地繁忙于农活,家中却无隔夜粮,劳役还远没有结束。后边一句,诗人想起自己不从事耕作,但是棒禄却来自乡里,心中万分愧疚自责。这类思想感情的抒发是唐朝田园诗中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优秀传统。【翻页】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首诗歌,陶渊明的《拟古九首其三》。《拟古》九首是陶渊明在弃官归隐以后写的一组诗歌。下边这首诗是第三首,它以春燕返巢托兴,表现诗人不因贫困而改变隐居的信心,同时也寓有对晋室为刘宋所代替而产生的气愤。《拟古九首其三》

【晋陶渊明】

促春透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故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凉;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人刘宋后更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早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得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陶渊明的诗以田园生活为主要题材。这首诗描绘了春雷后天气转暖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安于现状、安于山野的田园生活。

鉴赏山川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1.掌握形象的特点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掌握诗歌意象。如陶渊明《惊蛰》“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但点了然光景、节气,还经过这三个意象独有的属性衬着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悲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常常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引发想象,产生奇异的审美成效。2.体会诗歌情形交融的境界。

经过描绘光景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点,山川田园诗更是这样。自然光景一经诗人摄取笔端,就必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

3 / 15

关于惊蛰诗词

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感情服务。情形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

抒怀、寓情于景等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想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浸显出来。

3.领悟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感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显出的感情都是比较简单掌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

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出身,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必定的认识,即知人论世,才可能正确地领悟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感情。

4.剖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山川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好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有方法和技巧。(1)留神作者察看光景的立足点和描绘光景的角度,如高、